首页 > 陛下略怂 > 第42章 第 42 章

我的书架

第42章 第 42 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先帝绍元帝在时, 如今的昭和帝只是一个不受宠的皇子,非嫡非长,起初之时并不起眼。其母也就是已逝的纯仁太后那时也是身份低微, 在偌大的绍元帝后宫中只是一个嫔,生下昭和帝不过几年便病亡了。后来,年幼的昭和帝便被平王的母妃仪妃, 养到名下, 二人有着母子情分。因着这一层关系在, 平王多得昭和帝厚待, 是如今昭和帝兄弟中最受优待的一位。

李辞没有想到这都能够扯出来平王, 基本上可以预见接下来的结果了, 她腾出一只手来捏了捏眉心,“父皇因为那一层兄弟情分在,在此事上估计不会为难那些举子,他老人家多少都要给平王叔面子的。”

赵容倾见她面色不算是很好看, 想着平王素来专横跋扈,为雍王私下不喜的密报, 看来也是属实了。“永福似乎对这样的结果不甚满意?”

“原先也不是没有过先例, 但那一次是直接将犯事的人革了功名。如今再出此类事件,最后处理结果不同, 怕有人将二者一对比, 于父皇名声有碍。”李辞说道。往前数三届, 亦是出了此类事件, 那时都不必报到昭和帝跟前, 直接革了功名,如今在礼部也有备案。

李辞想着她父皇的名声,又加上对专横平王的不喜, 自然是不愿意轻拿轻放了。但她也知道,这件事情既然有平王牵扯在里面,最后肯定要闹到父皇面前说去的,如何决定还是在父皇手里。她要是去说了,保不准会被父皇训斥不敬长辈。

最终,李辞幽幽地叹了口气,决定不管这件事情了。到时候她就在旁边一战,任由他们怎么吵,等结果出来了就附议好了。

这一趟出来,中途出了点恼人的小插曲,但好在并无大碍。她们三人把东西坊市走了个遍,打包了一大堆的东西回去。李袖兴奋了大半天,在回途的路上就倚在马车内壁上睡着了,李辞一人下马车送赵容倾进定北王府。

“等等。”在赵容倾转身朝着定北王府走了几步时,李辞叫住了她,然后飞快地从袖口里拿出个东西,迅速地往人头上一插。

那转身回望,清冷雅致的女子漂亮精致的眼眸中浮现丝丝惑意,如墨的发髻上簪上了一支素净却分外好看的簪子,光彩顿时更添三分。

李辞退了三步,眼睛亮亮的,赞叹道:“你可真好看。我原先见着这簪子,觉得簪在你的发髻上定会格外好看,如今果不其然。”

赵容倾微愣,随后伸手触摸到了那支簪子,怪不得之前看这人磨磨蹭蹭地停留在一个铺子前不肯挪动,原来是这样。看着那双映出了自己的眼睛,她笑道:“谢谢你了。”

李辞看着阿容美眸含笑,“噌”地一下不知道为何心跳得特别快,她掩饰性地赶紧摆手,快速说道:“你快进去了,我还要送十三回宫。”

“好。”赵容倾轻轻应了一声,转身走向定北王府的正门,在她的身影转入拐角之后不见了,李辞才舒了一口气,觉得自己心跳得有些不正常。她搓了两下脸,转身进入马车内,吩咐车夫往皇宫北门走。

隔日李辞便要到礼部报到了,昭和帝允了她礼部行走,这不算个正经的官职,顶多就是一个名头而已。但这样的名头只会落到皇室子弟的头上,顶着天家的身份,她到了礼部,基本上礼部尚书都得听她的,凡重要之事都要跟她报备一声,以示对她这个亲王的尊重,哪怕她什么都不会。

早晨洗漱之时,素芳姑姑亲手为她穿上办公用的常服,抚平了衣服上起的褶皱,一边说道:“殿下领了差事,可要好好努力,勤勉政务,以后就是一个大人了。”

听了这话,李辞苦着脸,就不太乐意了,“感情在姑姑眼里,我以前还是个小孩子啊。”

“殿下在奴婢心里,一直都是孩子。但现在是殿下要学着办差了,那就是要担起责任了,自然要比以前成熟。”

一句温情满满的话,李辞听了心里微暖,她的手搭在素芳姑姑的手背上轻拍了拍,“姑姑放心,我会好好努力的,总不能让人小看了去。”

在素芳姑姑的目送下,李辞踏上了雍王府的马车,朝着礼部的官署去了。

六部以及许多重要的官署都在皇城内,距离皇宫最近,朝会散后,除了昭和帝要召见某些个朝臣,其余人基本上都是要到官署内点卯办公的。平时除了休沐外,皇帝若是要召见哪位朝臣,亦是十分方便。

李辞到时,礼部的官员来了几个,见到这位雍王纷纷拱手作礼,不亲近也不敢太疏离。这会时间还早,来的人都是一些小官,面对李辞有些惶恐,真正主掌礼部的那几位大头还没有出现。

李辞免了他们的礼,那些官员摸不准她的性子,也不敢贸然行事,规规矩矩的,先给她上了茶,然后开始领着她把礼部的衙署参观了一遍,边走边详细介绍。

走到一处时,解说的人见李辞似乎有意,便解释道:“殿下,此处是特意开辟出来为秋闱事务方便的,平素周王殿下便与几位上官在此讨论筹备科举之事。这些都是周王殿下和几位大人的办公处,因为殿下要来,周王殿下昨日就令人又辟了一处新的出来。”

“周王兄真是有心了。”李辞点头道,那多出来的新的位子,就是为她准备的了。

走了一圈之后,剩下的那几位礼部的大佬都相继来了。礼部尚书郎元淳、几位侍郎陆续来了,周王后面才到,与他一道的还有被点为副考官的几个翰林院的翰林。礼部主掌科举事宜,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上要经他们手,翰林院也来掺和不是特例。

翰林们在翰林院每日修书,基本上就是与书打交道了,这份差事格外的清贵。翰林院可以算是聚集了整个大魏有学问之人最多的地方,而科举科目中,除了策论有些不同,其余的科目各有各的要求,诗词歌赋亦有所考校,这时,阅卷就要找资格高、经验丰富又有足够学问的翰林了。

礼部尚书郎元淳一眼瞧上去就是个书卷气极重的儒学大家,一张脸上永远都是刻板端正。据说在他的面前,礼部的官员都不敢多喘一口气。他正与周王交谈着,面色上看不出喜怒,只一个劲地听着周王说话,也不发表意见,更不知道他是赞同还是反对。

两个大佬瞧见了李辞,住了口,先过来与李辞寒暄一番,官场互吹先走一遍。周王依旧是一派清和的模样,这温润的气质这么多年了,早就跟他融为一体了,很容易让初见之人心生好感。

周王望着李辞,眼里带着对妹妹的温和,笑道:“父皇看重小九,又给了如此重要的差事,可不能够像以往一般懈怠,勿使父皇失望才是。”

仿佛爱护妹妹的谆谆教导。

李辞应道:“辞自当尽力,但初来乍到,不比得周王兄与诸位,诸位阅历丰富在吾之上,日后还望诸位不吝赐教。”她这一番话说得极为客气,身为一亲王,态度放得低,也不自恃身份,容易让人生好感。

郎尚书肃正的面色缓了些微,拱手道:“殿下客气,具是为陛下办事,自当尽心尽力。”

寒暄完了,就要说正事了。今日所议便是举子斗殴之事,京兆府拿了人之后已将犯事的举子移交礼部。一般来说,聚众斗殴属于京兆府管辖范围之内,可犯事的人数众多,且身份都不一般,举子皆是获得朝廷认证功名之人,在礼部都有备案,又有前次参考,京兆尹果断的把这个摊子丢给了礼部。

多亏了那犯事举子中嚷嚷得最凶的一个,京兆尹知道此事可能会牵涉某些人,他位卑职低不好惹人家,只好把人送出去,让礼部头痛去。

郎尚书捻着胡须,首先开口道:“此事并非第一例,且由私人恩怨引起,但终究影响不好,按照之前办也可。”

京兆府抓了犯事的举子,也请了当时在场却没有参加的举子查明了情况,不过是两个举子的私人恩怨引起的,不算是什么特别大的坏事。但影响不好,秋闱在即不思好生准备,跑出来闹事,可见这些举子品德不行。朝廷开科取士,考察学问是主要的一方面,但其他方面也不可不看。一般私德败坏的举子,朝廷首先就剔除了。

“按照先例,如此也善。”周王道,他也是同意按照前例,直接革除这些举子的功名,以示教训。但他还不忘问李辞的意见,一双温润的眼睛看着她,问,“雍王以为如何?”

李辞正了正身子,说道:“孤所懂不多,既然亦有先例,那便按照先例来罢。”

好了,整个礼部三大巨头都同意直接革了那些举子的功名。这件事情,若是没有特殊情况这样也就结束了,可它偏偏就是不简单。

一礼部侍郎说道:“功名贵重,举子皆所依赖者,寒窗苦读十数年才有此功名,一朝革除未免太过严苛。不若禁此一届科举,加以申饬,既能以儆效尤,又可显示陛下与朝廷的宽宏仁德。”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基本上是两天一更。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