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施政方针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各朝古人听完主播所说的,纷纷对武则天改观不少。

原本在大家看来,武则天一个女人登基称帝,肯定会把大唐治理得一团糟。

毕竟政治斗争和治理国家是两码事,武则天能够成为一代女皇可见政治斗争极为厉害,但一个女人治理国家可就难说了。

可大家没想到,武则天在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的施政措施居然都挺好,搞得像模像样。

苏晨说完了武则天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施政举措,继续讲述其他方面的。

“武则天在文化方面也颇有建树,在执政时期,广开言路,提倡文化,使得文化发达。”

“武则天本人虽然推崇佛教,但对儒家和道家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三教融合,都得到了良好发展,她还派人把三教的精华汇为一本《三教诸英》。”

“武则天非常重视官员文学修养,选拔才学俱佳的北门学士,提高了官僚阶层的文化素质。”

“武则天还大力发展科举制,她对科举制度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变了考试内容,二是改变了考试方法,三是增加了录取人数。”

“武则天同时采取奖罚办法来推动文化的发展,朝臣如不能作应制诗便难以参与朝会,而有文才者,则可官至宰辅。”

“武则天自己博览群书,兼通文史,常常带头作诗吟风诵月,或组织文士编撰书籍。”

“在武则天的影响下,诗文创作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诗人才子。”

“这些诗人才子一改南北朝以来绮靡浮华的宫体诗风,开始转向描写现实生活的诗文创作,为开元时期唐诗高峰的到来开拓了道路。”

“此外,武则天亲自主持编撰的书籍达千余卷之多,其间还涌现出史学人才。”

李隆基:虽然朕不想承认,但朕不得不公正的说,正因为有皇奶奶在诗文方面打下的基础,唐诗才能在朕这个时期达到巅峰。

要是没有皇奶奶积极推动诗文的发展,他的开元盛世也不可能涌现一大批闻名天下的诗人。

如果没有这些著名诗人创作的一首首名篇,那么他的开元盛世必然会黯然失色。

李白,杜甫,王维,贺知章,孟浩然,高适,刘禹锡,王昌龄,韩愈,张九龄等等,在他的开元时期能够接二连三的涌现这些诗人,离不开皇奶奶的功劳。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盈眶。

女皇陛下确实推动了诗歌的发展不假,可他想要的并不是写出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而是希望可以得到女皇的重用,好让他报效国家,得以施展心中的抱负。

可无奈的是,怀才不遇的他遭受到的只有一次次打击,他多么希望可以实现理想。

武则天:@陈子昂,你写的诗很好,看来也是一个才子,你来皇宫,朕要见你。

陈子昂看到女皇的弹幕,满脸激动,他知道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终于来了。

女皇陛下这么看好他写的诗,以女皇陛下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他相信女皇陛下一定会重用自己的。

他马上就要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理想,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令他开心的。

陈子昂:@武则天,小人这就来皇宫。

这一幕看得其他诗人羡慕不已,他们怎么就没有这么好的机遇呢!

尤其是李白,他也同样怀才不遇,可玄宗陛下一直不给他施展抱负的机会,随便弄个虚职给他就算是打发了。

再看看别人陈子昂,两人同样是诗人,可陈子昂获得女皇的赏识,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他是知道女皇最重视人才,现在陈子昂已经给女皇展示了自己的才能,迎接陈子昂的必然是飞黄腾达。

这一刻,他不禁万分羡慕陈子昂,要是玄宗陛下也能像女皇一样重视人才就好了,那他也不至于埋没一身的才华无处施展。

“在军事方面,武则天继续实行唐以来的府兵制,将军权牢牢控制在中央。”

“同时重视选拔军事将领和对军事人才的培养训练,并提倡戍边军队实行屯田,为武周政权建立了雄厚军事实力,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武则天统治下,军事人才辈出,战功卓著谋略超群者不可胜数。”

“武则天在统治期间有效地维护了政治局势的稳定,并成功平定了叛乱,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武则天在军事上展现出超卓的见识,迅速平定了徐敬业等人的叛乱,并在与反对势力作战中取得了快速胜利。”

“这不仅归功于武则天任用的优秀将领,也证明了她在军事方面具备一定的才能。”

“此外,武则天还加强了国家的边防,改善了与西北各民族的关系。”

“武则天延续了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展现了非凡的胸怀和魄力。”

“在平定叛乱,促进统一的过程中,武则天采取了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军力损失。”

“武则天废除了御史监军制度,鼓励将领们发挥才能,以便取得胜利,同时避免将领们过于威权。”

“武则天的军事政策巩固了统治,展现了国家的威严。”

嬴政:这么看来,武则天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也不错,身为一个女人能在军事上有所建树,足以说明武则天确实很优秀。

能够用军事手段保持政局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宁,除了武则天确实具备军事方面的才能,还有就是军事人才的不可或缺。

他要是没有记错,武则天除了发展科举制,还首创了武举制。

这些战功卓著谋略超群的军事人才,想必就是通过武举制培养出来的。

现在他不仅对科举制感兴趣,同样也对武举制感兴趣。

就是不知道主播明天播放的人才培养制度的视频,有没有包括军事人才方面的。

李世民:降则抚之,叛则讨之,这个策略是不错,的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军力损失。但怎么能废除御史监军制度呢,废除了这个制度确实可以充分发挥将领的才能,但也容易造成将领没有人监督,从而导致将领拥兵自重,进而危害大唐的江山社稷。

他似乎已经想象到节度使没人监督,从而越做越大,最后到不可控的地步。

开元盛世之后的安史之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节度使权力太大,进而成为拥兵自重的军阀。

他不知道节度使做大和武则天废除御史监军制度有没有关系,但想必不管是武则天,还是李隆基,在看过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后,肯定会对这方面有所行动,抑制军事将领的权力过大问题。

“武则天对突厥的态度表现出了以安抚为主的策略,并在关键时刻重用名臣良将。”

“武则天采取了灵活的政策,根据情况决定是采取抚慰还是讨伐的策略。”

“武则天并没有一味地用武力解决问题,而是寻求和平解决的途径。”

“武则天的策略和军事部署最终使得突厥在她的统治下渐渐退却,终止了对唐朝北方的侵扰。”

“武则天利用吐蕃(bo)君臣矛盾,承认吐蕃占据青海的事实,以换取吐蕃放弃西域。”

“之后吐蕃赞普掌握实权,与武则天议和,大唐与吐蕃的关系得以缓和。”

“唐高宗李治时期吐蕃入侵并占领了西域的安西四镇,李治两次派遣大军试图收复四镇,但都以失败告终。”

“692年,西州都督唐休璟上书请求武则天收复安西四镇,武则天立即批准,并派遣大军击败吐蕃,成功收复西域安西四镇。”

“武则天收复安西四镇和设置北庭大都护府,维护了国家主权和版图完整,重新畅通了中原通往中亚的丝绸之路,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武则天时期的大唐百姓对女皇在军事方面的策略感到非常满意,没有让老百姓伤筋动骨的去打仗。

大唐主要面对两个外敌,突厥和吐蕃,这也是大唐多年来一直存在的外患。

他们老百姓最担心的,就是当朝皇帝丝毫不顾及他们的死活,动不动就打仗。

一旦打仗,必然劳民伤财,受伤的还是他们老百姓。

来个一两次还可以,打仗次数多了,他们也吃不消。

好在他们的女皇陛下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没有动不动就打仗。

最终采取各种策略,成功解决了突厥和吐蕃的侵扰问题,维护了大唐边境的安定。

李治:媚娘做得不错,把朕丢失的西域成功收复了。

当初吐蕃出兵占领西域的安西四镇,他一怒之下发兵收复西域,可最终无可奈何的失败而归。

而且还是接连发兵两次,可依旧没有收复西域,这是他心中一直存在的遗憾。

现在得知媚娘成功收复西域的安西四镇,他总算是可以松一口气。

“武则天在外交方面的政策思路灵活,根据形势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为唐朝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武则天时期的对外活动深入而广泛,对外政策根据当时的形势进行调整,使得唐朝能够延续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且为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武则天逐渐停止了自太宗、高宗以来的大规模对外军事用兵。”

“根据当时的形势做出及时的决策,保证唐朝的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

“停止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用兵,将注意力转向恢复国内稳定和边疆的巩固。”

“武则天在周边地区贯彻羁縻(jimi)体制,以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她在东北亚和中亚构建起以唐朝为主导的羁縻体制,这种体制由内及外,以羁縻府州控制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东亚国际秩序。”

“武则天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而对其他远离的地区持消极态度。”

“对波斯和大食的关系采取了两面策略,一方面帮助波斯复国,另一方面保持与大食的友好关系。”

“与朝鲜和日本的关系较为积极,保持了稳定的联系。”

“武则天的对外政策注重稳定和统一,一方面通过停止对外军事用兵和建立羁縻体制,注重维护周边地区的稳定,另一方面对其他地区并不主动寻求联系。”

武则天时期的对外政策从进攻转向防御,各朝古人看法不一。

一些人认为这项举措很好,可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不用因为大规模对外用兵而造成劳民伤财。

但各个朝代也有一些人认为,武则天保守的对外政策丧失了大唐的尊严。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有万王之王的称号,大唐之所以受到四海八荒的臣服,全是靠李世民一兵一卒打出来的威严。

彻底把周边国家打怕了,所以其他国家才对大唐畏之如虎。

可现如今武则天主动收缩军事力量,大唐的威严也会跟着收缩。

长此以往,周边国家不会再尊敬大唐,而那个万国来朝的大唐也必然会成为历史。

当然了,各朝的老百姓都是站在武则天这边。

毕竟从他们老百姓的角度出发,他们只想安居乐业,一点也不想打仗。

武则天也知道对外政策的调整必然会引得一部分臣民不满意,但她丝毫不在意。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江山长治久安,为了老百姓安居乐业。

相比于大规模对外用兵维持大唐的颜面,她更关心大唐实际上得到的利益。

只要可以保证唐朝的利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她不在意那些虚的。

事实证明,她及时调整对外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她夺取大唐江山登基称帝,原本国内的局势就不稳定,要是再沿用太宗、高宗时期的大规模对外用兵政策,恐怕她刚刚建立的新政权就要土崩瓦解。

(本章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