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小郎中混异世 > 第96章 追封上三代

我的书架

第96章 追封上三代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96章 追封上三代

三夫人的说话,不说军方一群人心里腻歪不乐意,就是文官心里也开始打鼓了,她是以退为进还是另有图谋?你说三夫人能够替文官体系出头说话?

三夫人能倒向文官?做你的春秋大梦吧!她一言不发砍了左丞相,到现在多少人和她有仇?要不是这位功劳卓著实在势力庞大,而且死忠皇室所以皇室也多依仗,有了皇恩圣眷在身文官根本撼不动这棵大树。

既然文武之仇铁案摆在这里,打死这群文臣也不会相信三夫人能给他们说好话,一个个都在揣摩她到底想要干啥?

“陛下莫急啊,且听微臣把情由一一说明,陛下圣明必然乾纲独断。”

看了看周围的文官又看了一眼自己夫君,嫣然一笑轻轻说到:“封高了,文臣闹。封低了?武将吵!

秦朗的功绩不用臣多说,在座的没有傻子,自然都晓得那风邪入体是怎么回事?谁家祖宗后人亲邻子眷没个因为风邪入体而丧命的?

这后世子子孙孙都要供奉这位秦朗神医,遇到这事还不给人家磕个头叫一声救命恩公?要是论理?论大义?这救命之恩怎么算??

某是女儿身,也是武将,没读过那么多圣人书,可也知道救命之恩大于天,虽百死难换其恩德,遑论救我等后代子孙百万代永昌之事??

其一身医术皆家传,其祖宗受皇帝恩封,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秦朗大不孝也是尽人皆知,若是论理他不孝在先,这恩赏不能太重!

我想这就是你们吵了一整天都在说这个!既然如此,容我一个女儿家给你们说道说道吧!”

“臣以为,追封死了的人,就不要太吝赏赐了,既然其祖那么大功德,不如格外恩赏彰显我朝厚德,陛下完全可以赏他祖上三代皆入帝陵相伴可否!??”

“哗!……”

我的天啊!台下的文臣武将可都惊呆了,这恩赏太大了,相伴皇陵??那是文臣武将最高殊荣,可以说赏无可赏的绝世功绩了。

活着给你封公如何?死了给你上谥如何?都比不得这一条,这是皇帝开的最大荣耀了,就是你死了可以埋在皇帝皇陵侧室之中,和皇帝一个陵墓而且永远受皇家香火供奉,这郡王爵算是外姓活着最高爵位了,除非封超爵和大元帅那样,可也比不了这个恩赏隆重。

甚至要大元帅把全身军功来换这个赏赐他都乐意,可皇帝还不乐意那,所谓帝王之侧那容你安睡?

生为将相,死入皇陵,这就是文臣武将最终极追求,何况三夫人开口就相当于给秦朗祖上三代全都请了一个入皇陵资格,一家三口祖宗三代全都进入皇陵了,这级别可谓旷世了。

不敢说绝后,可开天辟地天下有皇帝一来,能够全家三代都陪葬皇陵的这算头一份了,就算是提出这种请求都算头一份,连提不敢提的事,这种享陪帝陵的资格压根不是臣子有资格开口说的,那是皇帝自己提出来才行。

连皇帝都满脸肃穆的站起身来,神色无比严肃,一改刚才的嘻嘻哈哈,这事太大了。还没等皇帝开口,三夫人小声说到:“这也是两宫皇太后和皇后的意思。”

这句话已经说明白了,她传达了皇室后宫的决议,皇帝后宫皇后执掌凤印决后宫事,皇帝掌龙印决国事,那两宫太后只是养老罢了,从来不论朝政的,此时一致表态了,那就代表着皇室做出了这个决定,你皇帝不听也要听。

毕竟两个妈一个媳妇和皇帝代表了皇室绝对权威,现在三个人的票都决定入皇陵了,你就听安排好了。

低头想了想,中宗仁德寿皇帝夏恒咬了咬嘴唇,轻轻一笑说到:“好!既然后宫和三夫人都议定了,那么朕也允了,死者为大,就算怎么赏赐都应该的,后世史书必将大书此事,朕允了,着恩赏,秦朗上三代准入朕皇陵侧伴,永享庙祭于君同。”

皇帝更大度,反正是给死人封赏,再高也不高,既然都赏了入皇陵相伴了,那么就顺道给你一个永享庙祭于君同,也就是秦朗祖宗三代的祭祀规模于祭奠皇帝是同一个规格的。

历史上被赏赐陪伴皇陵的臣子不是没有,就算太监黄门这种奴才废人,被赏赐陪伴皇陵的也很多的,能睡在皇帝身侧的不是皇后就是贵妃殉葬,人家是夫妻,那是生当同裘,死毅同穴。

可按照规矩他们不能享受庙祭,只能享受陵祭。这里面区别可就大了,陵祭说的是到了皇帝忌日时候,后代皇族和文武大臣要去皇陵祭祀,陪葬里面的人也同时享受祭拜的。

可庙祭,那是入皇家宗庙,受到历代皇帝子孙和文武官员祭拜的,是和大夏一体千秋万代。

按照大夏的规矩,出五不祭。也就是出了五代到了第六代不用给太祖皇帝祭拜了。那是不用去皇陵祭拜,但是庙祭不断,你后代子孙无论千秋万代,都要祭拜上面的列祖列宗。

赏永享庙祭,就是大夏朝无论传承多少代皇帝,都要把秦朗祖宗当作皇室老祖宗一样祭拜,礼仪规格等同中宗仁德寿皇帝。

只要大夏朝还是他们夏家的,那么这个礼遇就永载史册,永远受到皇室子子孙孙每年按照规矩的祭拜,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烛香。古人最怕三件事,一怕无后,断了血脉传承。二怕天打雷劈天地难容。三怕无人祭祀地下难安。

古代人封建迷信啊,相信人死了也是有自己的另外生活的,一定可以庇护阳间的子孙的,认为一个人的死亡不是肉体而是无人识。

也就是一个人真的从这个世界上的死去,不是失去生命那一刻,而是所有认识或者知道你名字事迹的人统统死绝,从此无人提你的名字。

古人为什么特别重视他的姓氏家族荣誉,而为什么那些文臣武将特别希望留名青史,就算惹得身后骂名千载也不惧。

那就是纵然骂名千载,那也是青史留名了,你庸碌一生,子孙五代后就不在祭奠你,所有认识你,知道你的人也都死绝了,那么你也消声觅迹了。

这也是哭祭时候要哭喊死者之名,而小儿失魂也要街头呼其名让他回魂等等,名垂千古永传后世,对于每一个古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他们认为这就是永生不灭。

皇帝金口许下如此旷世赏赐,台下文武齐齐拜倒山呼万岁,这个赏赐拔高到一个最高高度了,文臣也拜服,人家赏赐那是死人,你连这个给死人的面子都不给怎么行啊,武将乐意啊,这是巨大的恩赏,满足了他们的最高追求,超乎想象。

起身之后,三夫人又开口继续说到:“陛下,臣以为秦朗还年轻,他拿出的那是祖宗的东西,有功吗有功,既然已经赏赐了他祖先了,就不该再赏他了,您说是吧?”

“那?不赏了?”皇帝低声疑惑问道?这赏赐虽然说提高到了绝顶高度,但是可完全对国家来说只有利没有任何实质付出,那是秦家祖宗固然留名青史,那皇帝伟业难道不是一起吗?

这是皇帝圣明所致,后人自然歌功颂德。可要是因为赏赐了他祖宗,就说不赏赐秦朗,这就过分了,毕竟还有一个活人在,你不赏赐就过分刻薄了,非落下一个刻薄寡恩的恶名。

“赏当然要赏啊,既然秦朗奉出祖传秘术,我朝皇恩浩荡,圣上恩德广布绝不吝恩赏之。秦朗还年轻,他自己也就是郎中罢了,还未能一展才华,臣听他对出皇上都头疼的对子,还写出了让人传唱的诗篇佳作,想来有些才华的。

何不给他一个官做,使得他习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这爵嘛,臣以为县男足以,那丰城之地已经因丰樑城郡王谋反事而破败,再也不复当年繁华,民生凋敝墙倒屋塌,就连文官都以为那地方不吉利不愿去做官,堂堂一个城尹生生压成从七品县令。

既然丰城已经论为县,那么就给他县男爵位好了,丰城县男足够堵天下悠悠众口。一个破城粮不足,商不通,画给他养老足以。陛下意为??”

民生凋敝墙倒屋塌?右丞相斜着眼看了看这位三夫人,心说您可真能忽悠啊!那个丰城丰樑城郡王敢造反还不是因为此地盛产铁木和金属?此地当年可是天下四大集市之一乃是东西两州通商要地。

瘦死骆驼比马大,一个城啊!丰城不是城,那是一个王府驻地,被太祖封为城级别。当年太祖爷在那边屯兵打仗地方,论战略要地还是论商贸重地,这都是战略要冲。

别看南中州现在州府重地在北城郡,那是因为北城郡有秦河水运后来迁徙过去的。在当年太祖屯兵丰城,就是为了进攻北城郡啊,北城郡被灭了才迁了行政机构定下北城郡做南中州首府所在地。

就算经过叛乱,可丰樑城郡王叛乱,来的快去的快,很快就被肃清了,压根没有泛起波澜,实际丰城受到的伤害并不大,更多都是牵连所致,工商业的确大不如前,主要是商人更加喜欢用水运了,自从运河开通后,丰城的战略地位已经开始下降罢了,经贸中心开始向北城郡转移。

这地方虽然良田的确不多,可有铁木成林可做刀枪,有铜陵矿山出金银铜铁四金,其城镇建设是按照王府级建立的。一座丰城就是一个王府,其当年作为一线阵地太祖驻军之地,也是太祖发家由衰转强的龙兴之地,这地方的军事防御体系可不比席亚关差。

其道路通达的情况在整个大夏也就京城可比,比他南中州首府北城郡的建设还要好,毕竟太祖当初出兵地方,北城郡虽然建设双向四通马车之路,丰城内部只有双向二马之路,看上去差了一等。

实际上论交通是按照军事运兵能力的,这丰城的城墙是八马道,也就是八匹战马同时奔跑在城墙之上的,

太祖时期作战,还用兵车,那是分为单匹马车,还有双架马车,最大四架重弩马车,这些都能直接上城墙的。

北城郡作为首府也只有东西南北四条直通城门的城内大道是按照最高标准的建设。可丰城境内全境的民用官道都是按照高级别设计的,只是后来维护不太好罢了,框架还在。更不用说原本就有的军用运输线了,那个就是现在的兵部军事地图上还专门标注,其规模是十数万大军同时参战,那是开国之战用的运兵道。

有太祖皇帝那时候做的基建基础,你以为那地方真的很差??你听谁说的文官都不愿意去那地方当官?也就是现在那地方敏感,毕竟出了叛乱,怕受到遗祸牵连罢了。

那地方是龙兴之地,论政治论军事论商业工业论人文,都拥有和任何一个州府大城抗衡的底气实力,只是因为规格压制下去了,那是硬生生降低了行政级而已,可骨子架在那摆着,民生凋敝墙倒屋塌这个结论,让右丞相都呲牙。

丰樑城郡王谋反的事,皇帝如同历历在目,这事很大,自然知道丰城经历战火,他虽然号称御驾亲征,可没等他点齐兵马发兵,那边叛乱就灭了。

在他眼里,那地方既然经历战火洗礼,三夫人都说民生凋敝墙倒屋塌,这个结论肯定中肯,一个破败的城池当作赏赐的话,也没啥不可以的。

看了看低头不语的右丞相,原本想要看看文官什么反映,结果右丞相一个劲的呲牙正在琢磨三夫人说的那些话,可没想到反驳的话。

既然文官以左丞相马首是瞻,这时候右丞相不出来表态,另外一个文臣魁首左丞相已经被撵走了,剩下的一个个文官也都不吭声,皇帝一看恩不错嘛,文官这是没意见啊。

武官更是一个个伸着脖子等着皇帝决断啊,他们都不傻,这时候才不会有任何丁点的反对。一个个将军都把军事地图背的滚瓜烂熟,那里不晓得丰城是军事要冲的道理,那地方原本是丰樑城郡王的属地,丰樑城郡王造反被灭了之后,文官每时每刻都想把那地方拿回来成他们的囊中物。

这要是封给秦朗,军方可乐开花了,又平添一把助力,军方也不是想着谋朝篡位,那是想着后方补给线运兵储运时候别处处被文官遏制。

如果丰城让文官弄到手,不知道封给那些文官派系的家族瓜分,到时候军方就要失去一个后方稳固的支撑点,那是处处掣肘。

当年大元帅被围困,各地兵马没有一个去救援的,不就是因为派系林立相互掣肘造成的嘛。就凭这秦朗救了席亚水军这事,将来边关告急,他这个丰城县男,也是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发兵救援的,虽然远了点,可人家那条运兵大道是横穿铜陵背后的,从万千大山里面直接插入西南州,根本不用走北城郡,顺着大山里面的运兵道昼伏夜出,全是精骑的话,七天之内就把大军给开到席亚关城去还保有战斗力,别的大军开到都累趴下,这个地方开过去的部队还可战斗一次。

那条军用运兵道就是太祖时候开辟的,隐蔽在崇山峻岭之中,当初太祖灭敌时期,就是攻不破北城郡,才开了另外一条山中路,硬生生从这里冲入西南州,然后占领秦河上游,顺水而下灭了北城郡的。

北城郡西城和南城都有水运,只有东和北是城墙,从背后水路进攻那是上策,丰城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他那条运兵密道一直被军方把守从来不用,朝廷灭丰城丰樑城郡王叛乱也是用这条运兵道。这地方要是被文臣把持,以后出了事要求援这边层层设卡,大军可就延迟很多了,绝不可以落入文臣手中,到了他们手里这就是一条商路了。

看下面文武都不吭声,皇帝点了点头笑道:“难得文武都没有意见,三夫人之议,朕允了!哈哈果然巾帼不不让须眉,夫人一席话满朝文武再无异议,高啊,实在高!哈哈哈!”

右丞相这时候回过神来,左右一看身后的文官一个个都等他说话没有一个插言的,皇帝已经首肯接受了,唉呀这可坏了,这分明就是以退为进啊。说什么县男比子爵低,的确低好几等。

不说子爵,这县男比男爵都低。公侯伯子男这些爵位,还有国公、郡公、郡伯、郡侯、县伯、县子、县男这几个爵位。

丰城男爵,那是男爵里面一等男爵位,而丰城县男那是三等男爵,在男爵体系里面属于最最低等的一级不假,可男爵也就给一千亩赏赐罢了,你这个丰城县男直接给他一个丰城?这他妈就是一个丰城王好吧,一个县男居王府级别的城了。这和异姓封王没区别了,又是一个丰樑城郡王啊。

右丞相连忙拱手开口说到:“臣!……”
sitemap